怒砸15亿营销费,老板油腻海报贴满小区公寓电梯间全国配资炒股门户,却仍难出圈。
一边拿到钟鼎资本与雷军的数亿的投资,一边频频被投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、用户无故被封号,这位中国蓝领招聘市场的龙头,能否挤上白领招聘的餐桌?
今年夏天,如果你在北上广深的地铁、电梯间走一圈,八成会被一张广告盯上,创始人周峰嘟嘴卖萌,手里拎着双截棍,海报上写着“鱼泡直聘”。
有人一眼认出来,有人看完摇摇头说,油腻,更有人调侃,这不就是招聘行业的“脑白金”吗。
面对争议,周峰坦言,这张海报的本意是想用双截棍的形象打掉“招聘费太贵”、“岗位虚假”等问题。
事实上,鱼泡一直在推广上没少下功夫,每年都要投一大笔钱进去,累计投入超过15亿。
那问题来了,一直在蓝领用工市场活跃的鱼泡为什么非要挤进白领招聘市场?15亿推广费砸进去,效果到底如何?
要理解鱼泡直聘,得先看它的创始人周峰。
他出生在四川资中县的农民工家庭,父亲是钢筋工,母亲是塔吊指挥,自己小时候在工地过暑假。为了补贴家用,他送过外卖、做过小生意。
从小打工的经历,让周峰意识到,蓝领的用工市场有很大潜力。
2017年,他在成都的一间出租屋里做了鱼泡网,定位很直接,给工地上的工友们找工作。
这个定位很“接地气”,也让他一开始就拿到了蓝领招聘的市场份额。
根据MoonFox的数据,鱼泡平台累计提供岗位超过5.36亿个,促成4.46亿人次就业,为工友们创造了5000多亿元的收入。
数据很可观,但问题也摆在眼前,蓝领市场天花板很低,能赚的钱远远比不上白领市场。
于是,从2024年开始,鱼泡直聘主动转型。
去年底,它买下了校园招聘平台“海投网”,并在今年正式更名为“鱼泡直聘校招”。
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,先从校招切入,等年轻人习惯用鱼泡找工作,慢慢再往白领市场扩张。
听起来有点道理,但问题是,校招竞争早已白热化。
BOSS直聘、智联招聘、猎聘、前程无忧,这些老牌对手盯得死死的。
鱼泡只好选择最笨也最粗暴的办法,砸广告。
然而奇怪的是,砸了十几个亿,地铁、电梯、小区门口纵使贴满了鱼泡的宣传海报,用户认知依旧没变,依然觉得它是“蓝领招聘”。
为啥?因为广告解决不了信任问题。
要知道,招聘平台的本质是“牵线搭桥”,而不是“撒传单”。
去年到今年,鱼泡直聘多次被曝出求职者权益受损事件,
比如,一个求职者拒绝单休岗位,结果招聘方竟然回怼“你只配跪在我办公室”,这种事一出,平台信誉直接受损。
你想想,求职者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最怕什么?怕被骗、怕被羞辱、怕岗位是假的。
如果平台没法建立信任,那砸再多广告也白搭。
BOSS直聘为什么能火?
不只是因为广告洗脑,而是它在机制上强调“直聊”,缩短了人与岗位之间的距离。
智联、猎聘为什么能活那么多年?
因为它们积累了企业和白领的信任。
鱼泡直聘要跨过这道门槛,靠的不是创始人卖萌,而是把简历匹配率、岗位真实性、信息审核机制做好。
否则,越砸钱,越容易被质疑“虚火”。
除此以外,鱼泡在白领招聘不温不火的原因,还离不开两个关键词。
其一,是用户习惯。
蓝领和白领的求职习惯完全不同。
蓝领更看重“马上有活干”,所以他们习惯用群、临时工圈子、熟人介绍。白领更看重“平台背书”,要看岗位质量、发展路径。
鱼泡直聘现在虽然注册用户超过1亿,但打开APP,你会发现大多数还是服务员、工人、保安这些岗位。白领岗位数量少、质量也有限。
这就是转型的阵痛期,老用户还在,目标用户却迟迟没被吸引。
其二,是模式。
鱼泡直聘在营收模式上,和BOSS直聘很像,也学了积分制和企业付费,但它还有一条额外的线,就是私域运营。
说白了,就是通过搭建行业群,把招聘需求精准推给企业,靠这种方式赚年框客户的钱。
听起来聪明,但这套玩法更多还是蓝领逻辑。
白领招聘市场,企业更看重品牌和人才库积累,不会愿意在一个“工地群”里找管理培训生。
鱼泡要赚钱,可以靠培训、保险、广告这些多元化业务,可要想出圈,还是得在招聘本身上下功夫。
可能有人会问,鱼泡真的没有翻身的机会吗?也不是。
趋势上看,蓝领招聘正在成为互联网新战场。
快手在22年就推出了快聘,链接用工企业与蓝领用户,24年BOSS直聘全平台蓝领用户占比达34.8%。
蓝领招聘依旧有市场,有钱挣,但前提是,平台要回到本质,做撮合、做信任,岗位真实、匹配精准,才是核心。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。
鱼泡直聘能不能走出来,就看它是继续为利而熙,还是能把用户的信任和体验放在更高的位置。
广告可以砸全国配资炒股门户,故事也要讲,但最终决定生死的,还是那一纸招聘信息背后,真实的人与岗位的匹配。
鼎锋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